od体育-追梦自责G3失利,我们本可赢球 但我打得太烂了都怪我
金州勇士与对手的西部半决赛第三场结束后,更衣室里的气氛异常凝重,德雷蒙德·格林坐在自己的储物柜前,毛巾覆头,久久没有起身,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,他没有找借口,没有抱怨判罚,而是将失利的责任全然揽到了自己肩上。“我们本可以赢下这场比赛的,”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,“但我打得太TM烂了,都怪我。”
这场比赛,勇士在一度领先两位数的情况下惨遭逆转,最终以105比102惜败,系列赛大比分被改写为1比2,而格林的个人数据格外刺眼:出场34分钟,仅得到4分,却伴有5次失误和6次犯规,更致命的是,他在比赛最后三分钟的一次鲁莽进攻犯规和一次关键传球失误,彻底断送了球队翻盘的希望。
“追梦”格林从来不是以得分见长的球员,他的价值体现在防守端的指挥、篮板保护、以及进攻枢纽的作用上,但这一夜,他仿佛迷失了自己,对手显然做足了功课,他们放空格林的外线,收缩禁区,刻意切断他与库里、汤普森之间的连线,这一策略大获成功,格林全场出手7次,仅命中2球,三分线外3次尝试全部弹框而出。
“我打得缺乏侵略性,同时又做出了愚蠢的决定,”格林在赛后发布会上毫不避讳地剖析自己,“我让球队失望了,让教练和队友们失望了,我们制定了完美的比赛计划,每个人都拼尽了全力,除了我,我把一切都搞砸了。”
他的自责并非没有道理,比赛最后1分15秒,勇士仅落后2分并握有球权,这是绝佳的追平甚至反超机会,格林在弧顶接球,面对空位,他本可选择将球传给借掩护跑出空位的克莱·汤普森,但他却犹豫了,选择自己持球突破,最终与补防的球员撞个满怀,进攻犯规,球权转换。
“那一刻,我看到了克莱,但我以为他的防守人会更快地挤过掩护,”格林回忆那个回合时,懊悔地摇着头,“我脑子里想的是攻击篮筐,造杀伤,但那是一个愚蠢至极的选择,百分之百是我的错。”
下一个回合,勇士成功防下对手的进攻,再次获得迫近比分的机会,格林抢下篮板后迅速推进,却在越过中场线时被两人包夹,他的横传球被预谋已久的对手抢断,并迅速发动快攻得分,将分差拉开到4分,时间只剩下28秒,这次失误,几乎宣判了勇士的“死刑”。
“我看到了斯蒂芬(库里)在另一侧要球,但我传球的意图太明显了,力量也太小,”格林解释道,“他们早就料到了,我又一次犯了致命的错误。”
主教练史蒂夫·科尔在赛后并未指责自己的爱将,反而为他辩护:“德雷蒙德是我们赢球的原因,他永远都是,今晚我们输球了,但这是一个团队的结果,我们都有责任,包括我在内,我们会回去看录像,做出调整,他会在下一场反弹的,我从不怀疑这一点。”
球队核心斯蒂芬·库里也站出来力挺队友:“没有德雷蒙德,就没有我们过去的一切,也不会有未来的成功,一场比赛的表现不会定义他是谁,我们都知道他有多么好胜,下一场比赛,他会带着巨大的能量回来。”
尽管教练和队友给予了支持和宽容,但格林内心的自责却丝毫未减,这种将球队胜负扛于肩上的责任感,正是他成为球队灵魂人物的原因,也是他此刻痛苦的根源,他知道,在季后赛这样级别的舞台上,一个细节就足以决定整个系列赛的走向,他的两次错误,很可能让球队陷入1比3绝境的危险之中。
纵观NBA历史,伟大的球员往往在遭遇口诛笔伐后,能爆发出更强的能量,2006年科比·布莱恩特在季后赛首轮G7下半场仅得1分导致球队被太阳淘汰后,下一个赛季他便卷土重来,拿下得分王并重返联盟之巅,2011年勒布朗·詹姆斯总决赛失常后,次年便用MVP和总冠军奖杯完成了自我救赎。
对于德雷蒙德·格林而言,他同样拥有这样的机会,系列赛还未结束,勇士队依然拥有调整的时间和资本,格林的自我批评,首先源于他对自身极高的要求,这种态度恰恰是勇士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——永不满足,永远追求更好。
“自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,”格林在采访最后说道,“我知道这一点,现在不是垂头丧气的时候,我会第一个去看录像,我会记住这种糟糕透顶的感觉,然后把所有能量都带到第四场,我向你们保证,这绝不会再次发生。”
勇士队的更衣室里,信任依然是最主要的基调,他们清楚,格林是球队的引擎和心脏,他的激情、防守和篮球智商是球队争夺总冠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,一场比赛的失利不会动摇他们对彼此的信念。
第四场比赛即将到来,那将是勇士队不容有失的一战,所有的目光都将聚焦在德雷蒙德·格林身上,期待着他如何用行动来回应自己的言辞,如何从“打得太TM烂”的阴影中走出,重新变回那个让对手闻风丧胆的“追梦”。
留言0